考古学家发现最古老的穹顶厚头龙化石
古生物学家在蒙古戈壁沙漠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穹顶头恐龙化石,距今约1.08亿年。这一被昵称为“珍宝”的青少年厚头龙化石,不仅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同类,还将该类群的化石记录提前了1500万年,为科学界揭开厚头龙的起源之谜提供了关键线索。
古生物学家在蒙古戈壁沙漠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穹顶头恐龙化石,距今约1.08亿年。这一被昵称为“珍宝”的青少年厚头龙化石,不仅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同类,还将该类群的化石记录提前了1500万年,为科学界揭开厚头龙的起源之谜提供了关键线索。
牙齿外层的牙釉质,咋看都不像能藏进化线索的地方。但科学家在200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上,发现了均匀的小凹坑。过去大家以为这是营养不良或疾病导致的缺陷,新研究却颠覆认知:它可能是遗传特征,还能帮我们理清人类家族树。
9月28日,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有了一位科学副校长——中国地质大学教授、国家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徐世球教授。当天,他将一块江汉鱼化石送给了师生,点燃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。
近日,巴拿马科隆省(Colón)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古生物学发现,正在改写关于巴拿马地峡(istmo de Panamá)形成时间的现有认知。
提到恐龙,你肯定会想到那些体长30米、体重数十吨的巨型蜥脚类恐龙——它们是地球史上最大的陆地动物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它们为什么能长这么大?难道只是因为“吃得多”?最新研究发现,关键在于它们的呼吸方式:和鸟类一样有“气囊”,能让骨头变轻还不丢强度,同时高效吸氧、散
说实话,第一次读到这条消息时我有点头皮发麻——一块1990年在湖北郧县出土、被称为“郧县人2号”的破碎头骨,经过高精度CT和数万次数字重建后,竟然把人类演化图谱里的一些最关键分叉时间往前推了好几倍。更惊人的是,重建后的脑容量超过1100毫升,这么久远的个体却同
1861年,德国古生物学家赫尔曼·冯·迈耶(Hermann von Meyer)在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的石灰石采石场发现了一枚始祖鸟羽毛化石,同年晚些时候又发现了一具始祖鸟骨架。这一发现震撼了整个科学界——因为它既保留了爬行动物的特征,又拥有清晰的羽毛印痕。始祖鸟
科学家在芬兰一个7800万年前的陨石坑中取得了突破性发现,首次精确确定了微生物在撞击事件后定居的时间,为地球生命起源研究提供了关键证据。这项发表在《自然通讯》上的研究表明,陨石撞击不仅没有摧毁生命,反而可能创造了适宜生命繁衍的独特环境。
李霞,42岁,在广东一家小服装厂做缝纫工。每天早晨七点半,她都会准时坐到缝纫机前,脚踩踏板、双手压线,穿针引线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。机器轰鸣声中,她几乎很少起身走动,久坐成了常态。订单紧的时候,她常常连续加班到深夜,眼睛盯着细小的针脚,肩颈僵硬得像石头。为了节省
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the Yunxian cranium elucidates the origin of Homo longi and the Denisovans。最新 研究显示,一件出土于中国、距今约 100 万年
科学家根据在阿根廷发现的化石,认为这批可能属于一种新的「大盗龙类」,有着大利爪,它口中咬着的一段远古鳄鱼的前肢骨,也随着化石一起保留下来,可能透露这种恐龙猎食行为的线索。
遗憾,这二字轻轻吐出,舌尖便沾了涩意。它不似悔恨那般剧烈,也无悲哀那般汹涌,只如一颗微小的种子,被命运随手抛入心壤,初时不觉,日后却悄无声息地生根、发芽,以其不可见的根系,缠绕我们生命的基盘。它并非骤然摧折人生的暴风雨,而是那永不停歇的毛毛细雨,耐心地、固执地
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欧内斯特·贝克尔(Ernest Becker)1973年的哲学著作《拒斥死亡》中,这位普利策奖得主断言,作为人类,我们努力在身后留下某种重要的遗产。我们想要确保象征性的或精神上的自我,在我们死后依然存在。
你身边椴树开花时来访的熊蜂,或许正延续着一份 2400 万年前就定下的 “约定”!近日,国际期刊《New Phytologist》发表的一项重磅研究,通过德国恩斯佩尔化石群的新发现,首次为椴树与熊蜂的远古传粉互动提供了直接证据,解锁了动植物协同进化的 “时光密
2025年9月12至14日,第十一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暨“解码中国·文创未来”古生物文创交流会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。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,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(主持工作)、副所长赵方臣,中国科学院古脊椎
要是有一天大象全没了,地球上再也没人见过活的大象,只剩下一堆大象化石,后人还能不能知道它们长着那么一条又长又灵活的鼻子?你可能会说,鼻子是软的,能留下啥?骨头都硬邦邦的,能看得出鼻子形状?
要是有一天大象全没了,地球上再也没人见过活的大象,只剩下一堆大象化石,后人还能不能知道它们长着那么一条又长又灵活的鼻子?你可能会说,鼻子是软的,能留下啥?骨头都硬邦邦的,能看得出鼻子形状?
在泰山南麓新泰市的丘陵沟壑间,一口水井的挖掘竟撞开了通往5万年前的时光之门——1966年,乌珠台村的农民在凿井时,从寒武纪石灰岩的石洞里,摸出了一枚带着泥土的人类牙齿化石。这颗属于少女的左下臼齿,不仅是山东地区首次发现的人类化石,更像一枚钥匙,解锁了旧石器时代
你要是跟人说棘龙一脑袋钻水里捕鱼吃,南方巨兽龙成群围猎泰坦巨龙,人家可能直挠头:“啥?还有这号角色?”可霸王龙,就凭那副威风凛凛的骨架,愣是成了恐龙界的门面担当。
当研究团队小心翼翼地清除围岩,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逐渐展露真容,这具化石嵌在距今1.15亿至1.0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地层中,彼时的戈壁还不是荒漠,而是一片植被繁茂的河谷。